手机版 深根固柢网
中国光伏领跑者计划旨在通过技术指标促进技术创新,从光伏产品、制造、应用、标准及测试等诸方面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引领中国光伏产业走向技术创新及高品质制造的健康发展之路,十分符合中国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战略。
对于中国光伏市场今后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判断称,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kW2000万kW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的增长。如果按照25kW每户计算,那么就可达到50GW。
但在钱晶看来,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一部分投资商仍乐衷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电费结算简单且收益率可见的地面集中式电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光伏扶贫的指标并未在此次方案中明确公布,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18.1GW并非是今年光伏电站的全部指标,按照往年的光伏扶贫量计算,今年光伏电站总的指标或将超过20GW。同时,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跨国能源合作和更广范围内的多能融合互补将会更为便捷和高效,为能源安全和全球能源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以5kW每户计算,那么200万户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2012年中国年装机量为4.5GW,仅次于德国的7.6GW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10.95GW、10.60GW与15.13GW,增长连续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新增装机的约四分之一。
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转型的平稳过渡。同时,光伏扶贫中的村级电站和集中式电站、领跑者光伏示范基地项目也被列入不限年度建设规模的项目类型。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10GW,未来五年内光热发电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
投资观点1. 国家能源战略大船托底,光热发电爆发式增长在即作为新兴能源品种,光热发电今年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决策范畴。2. 光热补贴政策出台进入最后关头,后来者居上光热发电补贴政策出台进入关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部门联合会签后即将发布。3. 解决行业痛点,2030年有望平价上网光热发电自带蓄热平稳可控,可以与煤电等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发电小时数可以接近5000小时,完美解决风电、光伏发展的痛点问题,且电网支持优先上网。4. 国内光热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的春天来临按照投资成本30元/瓦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光热发电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
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国内光热发电在经过数年技术研发、项目试验后,进入爆发增长的快车道。预计示范项目上网电价1.1元/千瓦时左右,可以实现项目10%的内部回报率。
2. 光热补贴政策出台进入最后关头,后来者居上光热发电补贴政策出台进入关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部门联合会签后即将发布。聚光系统、储热、导/换热系统是光热电站的核心,投资占比约70%,将获得210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5. 投资建议:光热发电年内将实现从0到1的跨越,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商业利益的多因素驱动下,行业进入快速增长区间。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达10GW,未来五年内光热发电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
4. 国内光热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的春天来临按照投资成本30元/瓦测算,十二五期间国内光热发电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随着规模扩张,光热发电成本、上网电价将同步下调,行业内预计2020年光热上网电价降至0.75元/千瓦时以下,并承担调峰和中间电力负荷的电源角色,2030年实现平价上网。光热发电系统集成商,以及定日镜、集热管、换热器和导热介质等设备制造企业率先获益。3. 解决行业痛点,2030年有望平价上网光热发电自带蓄热平稳可控,可以与煤电等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发电小时数可以接近5000小时,完美解决风电、光伏发展的痛点问题,且电网支持优先上网。
参照国内风电、光伏产业成长路径,电价补贴政策明确后,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投资观点1. 国家能源战略大船托底,光热发电爆发式增长在即作为新兴能源品种,光热发电今年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决策范畴。
2020年光热发电规划装机10GW,与现阶段相比有500倍增长空间。相关标的:首航节能、三维工程、杭锅股份。
预计2030年突破30GW,2050年达到100GW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热发电新兴市场。国内定日镜、集热器、熔盐介质、熔盐泵、蒸汽发生器等装备制造企业最为受益,系统集成商是最大赢家随着基于主流技术的主导产品为市场所普遍接受,行业也开始进入成熟期。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过剩并不可怕,因为只有经历过剩之后才会达到均衡,进而形成一种需求和供给匹配的市场状态。一旦海外市场扩张受阻,就会酿成产能过剩的危机。过去几年,国内新能源产业经历了一场盛极而衰却又起死回生的轮回,以光伏产业为例,得益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以刺激需求为导向的政策组合,持续扩张的国内市场最终挽救了一路滑落的光伏产业。
高端产能待挖掘经济学中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曲线的底端是制造,左边的高点是设计和研发,右边的高点是品牌、营销。一个行业的成长路线通常是:在产业的新兴时期,行业内的技术变化非常剧烈,但与技术多样会相适应,各类新产品也会纷纷面世,但产能普遍较低。
产业转型必然伴随着优胜劣汰的痛苦,但光伏新政所描绘的产业发展前景,无法阻挡产业链下游成为各路资本的新战场。在过去几年,国内企业走出去却遭到一些质疑和诟病。
但是,在一个银行都不能再躺着赚钱的时代,更多人对此还是保持了一颗冷静警醒之心。无论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多么广阔,一条冷冰冰的规律在产业投资中终将发挥作用:行业的投资者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将会导致投资的回报率逐渐下降。
同时,企业对于投资地的选择,也关系到国际产能转移能否实现。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下,新能源产业在需求侧的扩张毕竟存在一个边界。因此,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策略,不应被简单概括为向国外搬迁过剩产能,而是通过经贸合作和产业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相关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使之形成对中国产品和中国装备的新需求,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有效的国际市场支撑。如果回顾一下2012年后国家针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会其均指向扩大产业链下游的应用需求。
2015年,当众多行业仍在产能过剩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时候,率先重组的新能源行业已经接近产业复兴的彼岸。这就意味着,方兴未艾的智能化、小型化、个性化等新领域、新理念和新业态,将会继续引领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上一次光伏产业过剩的恶果,迫使业内人士不得不居安思危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如果蕴藏着形成新一轮过剩的潜在危险,那么它可能会表现出来和上一轮不同的新特点,即从中游制造环节过剩转向下游应用环节过剩。如果下游光伏电站规模大大超出实际需求,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卷土重来的风险。
对于行业的后进者来说,就意味着利润渐薄、风险渐大。产业发展早期阶段,企业竞争的重点是技术路线之争,市场最终会用试错法选择出最青睐的技术。
因此,一旦过剩来临,不断深耕高端领域、挖掘全球价值,显然比一味扩大需求规模更有价值。从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通过抱团的方式集体出海,有利于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在风力发电领域也是暖风频吹,根据Wind数据,A股风电概念板块21家公司中,13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达62%。在上游环节,我们一方面工业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大量进口多晶硅。
这样做的好处是,前期投资大大减少。现在欧洲产品的转换率已经开始向20%迈进,但是国内的转换率还是停留在百分之十几。
过剩之所以源于供给端,是因为在国内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市场应用环境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光伏企业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电池及其组件生产领域单兵突进,导致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发育迟缓的国内市场根本容纳不了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光伏企业只能远赴海外开疆拓土。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使产品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体仍处在下行通道上。借用当下最常用的政策分析框架,光伏制造环节的过剩是典型的供给过剩。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钱晶表示,未来智能化管理将对分布式电站设计、数据采集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